第(3/3)页 杨靖再拍惊堂木,怒问一声。 “这些事,是我所为。信是我写的,但我不知罪。” 黄子澄抬起头来,望向上方的杨靖,再看向周围的昔日同僚,目露疯狂。 “立诸君不以嫡长,此国乱之兆。” “何况他仅七岁,不过是有些小聪明而已,却被奉为天才,自其理政以来,种种措施,诸般政策,不效古而立新,不仿贤而图能,虽见一时之效,却毁万世之基。” “东南百万民众的生死安危固然重要,可我心中所系的,却是整个大明亿万万苍生。” “若是牺牲一人能救一县,那此人便该死。” “若是牺牲东南百万民众,能救大明,那牺牲东南百万民众又如何?” 黄子澄仰头,哈哈大笑,面目丑陋狰狞。 “我读圣贤书,不负圣人之言,心中自有理念,又何惧生死?” “世人毁我,誉我,谤我,那又如何?” “无非是成王败寇罢了。” “我不知我罪,只恨事情未成。” 众官员都怔怔的看着他,没想到此人竟然顽固至此。 唯独朱允炆眼中,几有泪水欲出。 老师果然不曾负我啊! “冥顽不化!”一墙之隔的内堂,朱允熞轻轻摇了摇头。 他伸手揉了揉头,有点头大。 这就是自己要面对的局面。 似黄子澄这种老思想,老顽固,绝不止有他一人。 随着大明的变革开始启动,这样的人,只会层出不穷。 他们以为自己才是对的,正确的。 别人才是错的。 哪怕为此撞得头破血流,粉身碎骨,也死不悔改。 变革之难,正在如此! 不过,那也如何呢? 任何一个社会,保守派都远远多如变革派。 因为大多数人,都是倾向于保守的。 这是人的本性。 就好像清朝灭亡的时候,大多数民众都抗拒剪辫子。 并不是因他们对清朝真的有多深的留恋,有多深的感情。 而是因为他们一旦习惯这些,就不愿意改变,也不想改变。 追求稳定,保守不变,才是人类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但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他们的保守而停止。 少数人的变革派,总是会最终主导社会发展的方向。 因为事物的发展永不停止,这是客观规律,无法背离。 何况,他还掌握着最高权力。 朱允熞轻轻的握紧自己的小拳头。 外间。 杨靖怒喝一声:“死到临头,仍不知悔改,可悲,可叹。” “黄子澄,本官想告诉你,你错了。” “你愧对圣贤,愧对朝廷,愧对天下百姓。” “本官今日就来教教你,什么叫对,什么叫错,也叫你死一个明白。”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