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说要帮黄子澄伸冤,自是为了在齐泰面前讨个彩。 “有理!有理!”齐泰喜笑颜开。 扫了一眼,便发现衡王朱允炆也到了,还有常茂。 说起来,朱允炆与黄子澄有深厚交情的事,也不是秘密。 黄子澄公审,他当然会前来。 这时,刑部尚书杨靖已到,坐定之后,一声喝令,开始升堂,带人犯。 “黄子澄,你可知罪?” 杨靖一拍惊堂木。 黄子澄披头散发,但身上的囚衣并不见任何破烂。 这些天在镇抚司的大牢关着,也未曾有人审过他。 今日终于过堂,却没有料到,不是在锦衣卫的大堂,而是来了刑部大堂,满朝文武都在旁听。 黄子澄冷笑道:“本官无罪。” 杨靖拿出两份纸来,道:“看清楚了,这里有你写给嘉善知府许东江的亲笔信,还有许东江的认罪书。” “上面记着你指使许东江,坑害当朝太孙,为达目的,不惜置前方百万民众生死于不顾。” “证据皆在,伱还想抵赖不成?” 此言一出,黄子澄顿时呆呆愣住。 他在狱中的时候,想过应是许东江那里泄露了消息。 但后来一直未审他的案子,又让黄子澄心中升起了侥幸之心。 想着或许太孙只是听到了风闻,并无实据。 没想到,许东江竟然没有烧毁自己的给他的亲笔信。 旁边的官员们,也是一个个惊讶万分。 杨靖挥手,使人将黄子澄的亲笔信,以及许东江的认罪书,给各位官员过目。 他的字迹,是朝中很多人都认得的。 且他们当中不少人,亦是书法高手,便是有人假冒,也能轻易看出。 此时一看,确实是黄子澄的笔迹,顿时一个个都惊得不再出声。 这段时间以来,官员们没少私下商量过黄子澄的案子。 很多人都有设法营救之意。 毕竟,黄子澄身为士林领袖,人缘极广,威望很高。 他的入狱,让诸多读书人皆甚是不安,认为太孙殿下玩弄权柄,欺压官员。 可今日罪状一公布,众人顿时惊得眼珠子都掉了一地。 “苦心积虑陷害太孙,为此不惜置江南百万黎民生命于不顾,黄子澄,你该死啊!” “饱读圣贤书,竟然会有如此之念,你的书都读到哪里去了?” “黄子澄,我耻与你同年,耻与你为友,今日才看清你的真面目。” …… 随着黄子澄的罪状被公布,在场官员的态度皆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很多人也曾经猜测过黄子澄所犯的事,可能与他试图陷害太孙有关。 但没有人想到,他竟然想让平倭之战失败,不惜牺牲东南百万民众,也要拉太孙下马。 这种事情,若是传到外面去,老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将他淹死。 他们当中,就算有人心中认可这种做法,也是绝不敢承认的。 不然,也不用朝廷治罪,东南百姓,就能将他骂死。 故而,此时的众官员,一个个皆是激愤不已。 齐泰、常茂、朱允炆三人的脸色,更是难看无比。 黄子澄只是写信让许东江不配合,拖后腿,放纵倭寇。 事情暴露之后,便是千夫所指。 他们可是直接勾结了倭寇。 一旦暴露,后果可想而知。 “黄子澄,你可认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