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而是稳固了下来,在这场心学和理学的争斗中,方孝孺竟然再次占据了上风! 朱允熞先前提出的诸多观点,统统成为了一堆废纸! 被无数士子扔进了垃圾堆。 心学……再次变成了一门小众的学问,变得无人问津,国子监内,再度无人理会心学。 而是继续钻研起了‘天理’。 期望自己读书成圣,将一堆大道理死死记住,成为大儒,就能为天理代言。 轻飘飘说出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便可以让无数女子被浸猪笼,被迫守贞洁,守活寡。 而在京师之中,因为程朱理学重新占据了上风,社会风气一下子沉闷了许多。 一句:知为先,行为后。 让无数士子纷纷埋首书卷,重知而不重行,更因为理学注重天理,士子也逐渐变得开始重道德,而轻学问。 只是这道德,却是虚伪的道德! 世上的圣人哪儿有这么多!只要读书就可以成圣?无非培养出了一群虚伪的君子罢了! 社会风气的沉闷,连带着诸多商人的商品也变得不再畅销。 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开始找不到销路。 盖因为这些吃饱了没事干的理学家站出来对朱允熞开办工厂的行为大肆抨击——存天理,灭人欲! 你们这些小民,吃饱了就行,怎么能够多消费其他商品呢? 这不是人欲又是什么! 站在道德的高地,对商人大肆指责。 不过好笑的是,地主们开办的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虽然在百姓中逐渐找不到销路,可销量却是没有太大的削减,反而价格隐隐有所提高。 因为这些高贵的理学家们,虽然口头上抨击人欲。 可他们对于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商品,却也是很喜欢! 一个个都偷偷摸摸在买着。 就算被人发现了,也会用自己的那一套理论圆过去,堪称双标到了极点! 也虚伪到了极点! 一时间,京师百姓无不怀念理学被压倒,朱允熞监国的时候。 那时候社会风气活跃,百姓们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手里的银子也有地方可以花。 不像是现在这般,就算是买一些粮食,也被管控着。 要是买的东西多了,就要被骂。 说这不符合天理,是人欲!该被清除! 百姓纷纷期望太孙殿下能够重新掌权,而不是像现在这般,平白头上多了一道桎梏,不得自由。 其实京师的百姓本可以忍受这道桎梏。 盖因为他们未曾见过光明。 可谁让朱允熞,为他们带来了这一丝光明? 但京师百姓们的担忧并无用处,甚至就连朱允熞的一众心腹也无多少用处,在老朱的威慑面前,他们什么也不敢做。 什么也不敢说。 反倒是诸多藩王,开始行动了起来,一个个像是看到了希望一般,有所异动! 整日拉拢朝臣,更是时不时的前往方孝孺家中。 视朱允熞如无物! 就仿佛,朱允熞这个太孙并不存在一般! 朱允熞的地位,已经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而这……就是他和老朱作对的下场!也是老朱对他的敲打! 让他知道,现在的大明到底是谁在做主! 而随着朱允熞的地位开始动摇。 甚至坊间开始流传出了一则传闻——陛下有重新另立一个储君的打算! 老朱对朱允熞,不满意了! 想要换一个储君!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