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朝廷必须重视每一个读书人。 但现在呢?老朱先是费尽心思,把丞相给罢免然后废除了,让文臣自此以后少了一个文官之首,少了一个权势堪比皇帝的文臣。 而朱允熞就更狠了。 设立咨政处,看似得了权势,实际上却把权势给分摊了。 每一个咨政大臣都成了专门给朱允熞干苦力,分担政务的工具人! 根本没有实际上的自主权! 如此以来,他们文官的话语权也就越来越弱,士大夫的特权也就越来越少。 这样的局面,让一众士大夫无比焦急,但却又没有机会逆转。 但现在,太孙朱允熞却给他们送上来了一个机会! 儒家自出现以来,足足千百年的时光,从汉朝以来,一直都是官方的正统学说。 现在朱允熞竟然敢挑战儒家的权威。 哪怕他是太孙,也绝对要给他一个教训!甚至……因此废了他的太孙之位,也不是不可能! 要知道,元朝之所以只存在了极为短暂的时间。 其中就是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元朝虽然尊崇儒家,推行程朱理学,但元朝却又不肯和中原的文化融为一体。 程朱理学的大儒往往游离在政权之外。 如此以来,才让元朝的统治流于表面,得不到士大夫真正的支持。 而现在朱允熞不仅犯了元朝一样的错误,甚至还更进一步,挑战儒家作为无数年来华夏官方正统学说的地位。 这不是自己找死,又是什么?! “所以!”方孝孺大声道:“我们儒士必须要重新掌权!恢复宋朝时,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盛况!” “真正做到,理高于势!” 所谓理高于势,便是指道统大于政治,也就是天理的存在,要大于朝廷!大于官府!大于皇帝! 便是皇帝,也必须听从天道!要顺应天理! 否则,程朱理学的大儒们,就有资格把你从皇帝的位置上扯下来。 换一个人上去! 从而抑制君权! 只不过,这一段话,方孝孺不敢明说而已。 但在心底,方孝孺对于朱允熞那番话完全嗤之以鼻,甚至可以说很是不爽! 区区算学而已! 拿什么和程朱理学相提并论?! ………… 御书房。 朱允熞知道自己那番话会产生多严重的后果,但却也没想到,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 才不过半天的时间而已。 劝谏的奏疏便已经是一封接着一封送了上来。 几乎可以说是堆积如山。 而这才只不过是开始而已,若是再过一段时间,怕是朱允熞光翻看这些奏疏,就得耗去两三天的时间。 “把这些都统统捡到一边去。” 朱允熞吩咐道。 很快,便有宫人将这些无用的奏疏全部整理到一旁,只留下了有实际意义的奏折。 方便朱允熞处理政务。 比耐心,比谁更能沉得住气,朱允熞绝不输任何人! 反正信号已经释放出去了。 天下风气自然而然会出现变化,朱允熞没道理着急。 先让风吹上一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