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土豆的希望-《寒门屠户之子的科举日常》


    第(1/3)页

    “陈兄昨日问及选种育苗之事,狗娃所言虽大致不差,但其中还有些细微讲究。”王明远整理了一下思绪,尽量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说道。

    “譬如选种,并非单单挑选颗粒饱满即可。最好能设立留种田,专事培育。收获时,需择植株中最健壮、果实最丰盈者单独留种,次年再种,如此数年,优中选优,方可渐渐提升品质产量,此谓之‘系统选育法’。”

    陈香听得极其认真,眼睛一眨不眨,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脑子里。

    “至于沤肥,狗娃只知要沤,却不知为何要沤,以及如何沤得更好。”

    王明远继续道,“粪肥直接施用,其性燥烈,易‘烧’伤作物根系,且肥效流失快。经堆沤发酵,使其充分腐熟,则肥力温和持久,更易被作物吸收。

    沤制时,若能按一定比例掺入草木灰、落叶、杂草甚至河塘淤泥,层层堆积,适时翻搅,令其通气发酵,效果更佳。

    若条件允许,还可尝试制作绿肥,于田间种植紫云英等作物,花期时直接翻压入土,既肥田又改良土壤。”

    他还讲了些轮作套种、深耕晒垡以减少病虫害的土法子。

    这些都是他前世零星积累加上这辈子在清水村所见所闻融合而来,虽不成系统,但都是实打实的经验。

    陈香一边听,一边快速地在纸上记录着关键词,遇到不解处,立刻打断询问,问题往往直指核心,显示出他强大的理解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两人一个倾囊相授实践心得,一个疯狂输出理论依据与典籍佐证,都觉得受益匪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讨论间隙,王明远看着陈香那专注到发光的侧脸,一个念头忽然抑制不住地冒了出来。

    红薯如今在大雍传播较广,但多作为救荒作物,种植和食用方法都还比较粗放。

    而另一种高产作物——土豆,此时的处境似乎更为尴尬。

    根据他目前零星的见闻,土豆似乎还未被引种,按理来说其实土豆和红薯都是同一时期传入。

    但在前世记忆中,土豆的发扬光大其实要晚于红薯很多。

    目前应该也和最初的辣椒一样,被视为观赏植物,或仅在极少数地方有零星种植,根本未发挥其巨大的潜力。
    第(1/3)页